刊名:城市发展研究
主办: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
主管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ISSN:1006-3862
CN:11-3504/TU
语言:中文
周期:月刊
影响因子:2.086643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200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1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7版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7-2018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9-2020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0-2002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3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4-2005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6-2007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8-2009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0-2011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2-2013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4-2016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7-2018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9-2020);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;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;中国科技核心期刊;期刊分类: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
期刊热词:
中彩页
??05
??投资:地价回落修复投资利润空间
厦门、宁波、杭州显著受益
(节选)
??凭借着国内独一的经济和人口首位度叠加优势,北京和上海即便在严峻的疫情冲击下,其庞大的外来人口和大量的高收入岗位,仍然为这些城市提供了坚实的需求侧支撑,联系2022年最新地市走向来看,可以看到京沪土地市场热度依旧高居不下,上海22年首轮土拍中有高达三成地块触顶成交,北京第二轮土拍中达到最高限价的地块也接近三成。再加之近年来一线城市人才政策有所放松,如上海在2022年进一步放宽了应届毕业生的落户标准,在高素质外来人口持续涌入的推动下,京沪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依旧难以撼动。广州和深圳则各有短板,其中广州市内各区域发展分化显著,反映在房地产市场方面,最典型的即是地市的冷热分化显著,市中心区域土拍高热、远郊流拍成为常态;深圳则是城镇建设用地不足,大大制约了城市承载能力的进一步上升。
?长三角5市跻身前十, TOP50城市规模集中度下降,东南沿海二、三线排名提升,东三省二线位次下滑。
??这些城市商品住宅市场成交规模亦处于同能级前列,其中佛山得益于广佛同城带来的大量需求导入和购买力支持,其成交金额更是达到了2074亿元,超过了合肥、长沙、济南等二线城市。无锡、东莞、常州等城市2021年下半年市场成交热度虽大幅降温,但在大规模的经济体量之下,城市的住宅需求总量依旧处于三四线前列,全年的商品住宅成交金额仍可保持在千亿水平以上。
??据七普统计数据,我国不少大城市城镇化率发展已经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80%的平均水平。以二线城市为例,目前平均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80%,天津、南京、厦门等地城镇化率更是达到了85%以上,考虑到耕地红线和城郊均衡发展等因素,未来这些大城市城镇人口或可进一步增加,但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。
??03
??格局:长三角5市跻身前十
TOP50城市规模集中度下降
??各能级城市:地价回落修复投资利润空间,厦门、宁波、杭州显著受益
??在三四线拿地金额分布的变化上,房企对不同区域的偏好程度出现了较大差异,投资结构也发生明显改变:自2018年以来,房企在长三角的投资占比持续增加,2021年长三角区域的占比达到62%,较2020年增加9个百分点,较2018年更是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。
??但需要注意的是,与长三角、大湾区核心城市群强势的人口吸纳效应相对,安徽西部、河南东部、广东东西两翼、广西均出现了大面积的人口流出,如六安、汕尾、亳州等市户籍人口流出均超出二成以上,大量青壮年家庭的流出,使得本地人口结构进一步向“386061部队”变化,住房需求和支付能力也大受影响,而其中人口规模较小、收入水平不高的城市,在目前的行业背景下需求侧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。
??榜单解读
??结合城市的投资前景变动来看,TOP20城市中前景提升(含持平)的有两类,一类是新房市场供求指标优异,但地房比比较高的热点城市,如杭州、合肥、厦门等,2021年以来地价水平的修复,再加之这类城市自身在人口和经济发展指标上表现较佳,进一步推高了这些城市的投资前景。另一类则是地价房价比相对较低,市场供求指标相对健康的城市,如南昌、济南、海口等,在行业投资趋于保守的背景下,这些城市的前景排名也出现了上升。
??02
??就各城市常住户籍人口比分布情况来看,目前流动人口仍主要向长三角、大湾区集聚。其中大湾区的城市表现更为抢眼,不仅广州、深圳聚集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,东莞、中山、佛山、珠海、惠州等市也集聚了大量的外来人口,其中东莞常住户籍人口比高达4.07,外来流动人口数量更是达到了户籍人口的三倍以上,近年来深圳向东莞的产业转移,也进一步提升了外来人口平均素质和平均薪资水平;得益于突出的居民收入和人口指标,2022年东莞市前景排名继续维持在TOP30的行列。长三角方面,常住户籍人口比指标略逊于大湾区,但人口流入城市分布范围更广,除一二线城市外,苏南及绝大部分浙江城市均处于人口显著流入,并且与流动务工占比较高的大湾区相比,长三角流动人口本地化的意愿更高,外来人口带来的需求侧支撑也更为显著,典型如嘉兴,得益于上海和杭州的发展外溢效应推动,近年来外来人口持续流入,新增住房需求持续增长,在2021年动荡的市场环境下,市区商品房成交面积仍能保持三成以上的增幅。
文章来源:《城市发展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csfzyj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6/1146.html
城市发展研究投稿 | 城市发展研究编辑部| 城市发展研究版面费 | 城市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| 城市发展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城市发展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